• 搜索
  • 百度
  • google
  • 站内搜索

医学院校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更新日期:2022-04-18
  • 查看次数:834

详细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建校63年来,学校几经变迁,薪火相继,在传承创新中不断积淀发展。1969年迁址合并河北新医大学;1978年恢复重建天津中医学院;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20年,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于2018年整体搬迁至团泊校区,校园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建有品类多样、兼具观赏与教学用途的中药植物园、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379人,研究生3768人,留学生540人。全校(含附院)现有在编教职工387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教学大师奖获得者1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支、传承创新团队1支。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建筑面积约56.4万㎡,编制病床数4620张。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30个,是全国百佳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专科)、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单位、国家中风病、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卫健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培养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18个,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1个,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第四附属医院为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2个。附属保康医院是一所以专家、专科、专病、专药为特色的医保定点医院。学校还拥有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32所,实习医院2所,社区卫生实践基地5所。


学校拥有16个学院(部),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3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9个。拥有中药学国家一流学科,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A-,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B+;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宗旨,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以本为本”,积极推进“四个回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指导,奋力开创高质量本科教育新局面。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名,教学团队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专业赛道金奖2项。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优势。聚焦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现拥有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近三年新增纵向科研课题500余项,经费3.6亿余元。近年来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为形成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研制宣肺败毒颗粒,纳入国家推荐“三药三方”,完成新药研发并成功转化。


学校以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单位,组织研究制定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已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式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译《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明确了世界中医学专业内涵,规范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建合作院校,入选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荣获“2019优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业态创新示范案例。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唯一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2016年成立泰国首家中医孔子学院——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校训,以“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为发展方针,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